有一天早上醒來,你會驚奇地發現:昨天那個乖巧而聽話的小寶貝,突然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個脫韁小野馬。就在昨天,你們還彼此微笑,親密地在一起玩耍,而今天,他變了!不用大驚小怪,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。只是你的小寶貝在逐漸長大,伴隨而來的成長危機更需要你這個媽媽了解和面對。
TIPS:什么是“成長危機”?
成長危機——是指孩子從一個成長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時候的異常表現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隨著心智的日趨成熟,會在心理上出現“從平靜→騷動,又從騷動→平靜”的周而往復的過程。這是孩子在面對不斷擴大的世界和不斷增多的接觸人群時,心理進行調試的過程。
俄羅斯心理學家、教育家葉夫根尼婭佩列古多娃劃分了5個危機年齡段,闡述了“成長危機”的所在、告訴媽媽們:如何在這個時候,跟我們的寶貝交流呢?
①新生兒危機
危機表現:一個哭寶寶的誕生
新生兒危機把胚胎發育時期和嬰兒時期分開。這個時期完全不同于其他時期,因為最重要和獨一無二的事件都發生在這個時候:第一次呼吸,第一個眼神,第一個不確定的微笑。是寶貝們進行著對外界生活的適應,這時候的寶貝最愛哭了,因為面對那么多從來沒有見過的事物,好害怕呀!
媽媽應對:有媽媽為你加油
在這個階段,媽媽的陪伴和無私關愛是必須給到寶貝的,這樣他才會更加大膽地去面對這個新鮮的世界。
②1歲危機
危機表現:寶寶愛說“就是不”
1歲危機是嬰兒向童年早期的過渡。這個時期的危機也被稱作走路、語言和意識的危機。寶寶在1歲的時候出現第一次反抗,開始對比自己與別人的能力。他的反應會非常強烈,特別是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時。通常,孩子拒絕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圖時,他開始大叫,拒絕走路或者躺下,用腳踹地板。這些是反對、禁止和拒絕的意識,從1歲開始,到兩歲結束。
媽媽應對:給寶寶講清道理
同樣,在這個階段媽媽的愛很重要,你需要讓孩子知道,媽媽是在幫助他。遇到孩子不愿意接受的食物,你需要和這個小家伙商量一下,并且耐心地告訴他“為什么要這樣做”的道理之所在。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你的話,這就是你教會孩子學習聽話和遇到問題與人商量的過程。比如,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蘋果,你就要告訴這個小姑娘,寶貝,你只有吃個蘋果才會越長越高,越長越漂亮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