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時間一長這種方式就變成了習慣,一旦被打破,就會覺得十分的不適應。有些習慣,無論是為了自己,還是為了胎寶寶,都需要你從現在開始來做改變!
哪些壞習慣會“傳”給胎寶寶
生活規律,別當“夜貓子”
有沒有注意到,孩子生下來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一種是易養型,這種類型的孩子生活極規律,早上6點半醒來,晚上10點左右睡覺,白天很少哭鬧,飲食、睡眠都非常按時,很讓大人省心.
而另外一種孩子似乎生下來就是跟大人作對的,白天比誰都睡得多,晚上比誰都有精神,飲食也是想吃就吃。
排除父母在護理上的因素外,第二種孩子很可能跟準媽媽的孕期生活有較大的聯系,而這種聯系,瑞典的醫學家們在較早前就有發現:早起型孕婦所生的孩子,一生下來就有早起的習慣,而晚睡型的孕婦所生的孩子也有晚睡的習慣。
他們認為新生兒的睡眠類型是懷胎十月后由母親決定的,即胎兒在出生前就與母親之間存在著神秘的“感通”。
正確的做法:建立生活好習慣。
相當數量的準媽媽在懷孕前喜歡過夜生活,比如上網、打麻將、打牌、朋友聚會,或者由于工作原因要加班熬夜等等。懷孕后,如果你還沿襲著以前的生活習慣,恐怕需要你做一些改變。保證每天的睡眠不少于8小時,中午應有1小時的休息。
所以,“夜貓子”準媽媽們請注意了,要想培養自己的寶寶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,你就要先改變自己的作息,保證起居規律。至于那些會打破你正常生活的活動,在這段時間還是先緩緩吧!
飲食規律,別挑食
懷孕后,由于孕激素的“搗亂”,準媽媽的食欲和胃口也變得不正常起來:一些人常常到了用餐時間會覺得沒胃口;而另外一些人的胃口卻出奇的好;還有的準媽媽孕期會對一些有特別氣味的食物難以接受,比如不喜歡吃芹菜、蒿菜等蔬菜……
其實,孕期這種種的“不規律”和“不喜歡”,都有可能直接傳遞給寶寶,在寶寶出生長大以后,會逐一反應到他的日常飲食中,或飲食不規律,又或者喜歡挑食等等。
正確的做法:
◆首先保證一日三餐,定時定量。
無論懷孕期間你是有胃口還是沒胃口,日常飲食都要做到定時定量。即便你可能是大胃口的媽媽,但是從健康的角度講,也沒有理由讓自己毫無節制地進食。妊娠期內,你吃的東西大部分都會被身體吸收,正常飲食中的營養基本上可以滿足肚子里面寶寶健康的需求,沒有必要大吃特吃。
◆其次是保證營養均衡。
特殊的生理期也許會讓準媽媽特別偏好某類食物,但你需要知道,科學孕期飲食的關鍵在于營養均衡。無論是糧食、蔬菜,還是水果、肉類,你都需要均衡攝入。同時你還要知道,哪些食物對你好處多。比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,可以盡情享用;但如果是巧克力、蛋糕,或者是其他高脂肪、高糖的食品,還是建議你少吃為妙,或者找個替代品。
心情規律,別亂發脾氣
不可否認,每個寶寶一出生就帶有先天的氣質,有些寶寶很乖巧,很少哭鬧;而有些寶寶則對環境反應特別強烈,一時半會兒很難安撫。有調查顯示,雖然嬰兒的氣質與遺傳有關系,屬于天生的,但這種天生氣質也和胎兒時期準媽媽的“教育”密不可分。
具體來說,“易養型”的孩子,對新刺激的反應溫和,看到生人愛笑,容易接受新事物。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時多半心態平和,日常作息正常而有規律。而那些“麻煩型”的孩子,容易哭鬧,發脾氣,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可能工作環境很吵鬧,又或者自己情緒起伏比較大,經常擔心分娩和孩子,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