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假日里美食、出游、聚會是主旋律,而寶寶們由于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,一旦飲食不節,很容易積食,引發嘔吐、肚子疼、發熱、厭食、咳嗽、腹瀉、便秘等不適反應。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積食?如果寶寶積食了,要如何應對?別著急,小編給您支支招。
一、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積食了?
1.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,有時還會咬牙。所謂食不好,睡不安。
2.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,食欲明顯不振。
3.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,肚子疼。
4.可以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。舌苔白且厚。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。
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,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。積食會引起惡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、厭食、腹脹、腹痛、口臭、手足發燒、皮色發黃、精神萎靡等癥狀。
二、寶寶積食如何應對?
1.飲食調節
如果孩子出現食欲下降、咳嗽等積食癥狀,但還沒有外感癥狀時,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。
這時,一日三餐要稍微“欠”一點,選擇清淡的蔬菜、容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湯、面條等,不吃油炸、膨化食品,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,可適當吃些魚蝦。
此外,還要讓孩子多喝水,保證睡眠充足、及時排泄,不去公共場合,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。
2.藥物消食
一旦患兒的癥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,要考慮用消食藥了。
專家建議:
1.大便干者:適合肥兒丸、爛積丸等,幫助消積、化滯。
2.內熱者(表現為嘴唇紅、睡覺煩躁、舌苔厚等):適合健兒清解液、小兒清熱寧等,幫助消積、清熱。
3.咳嗽者: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。
4.嘔吐者:適合藿香正氣等。
3.推拿消食
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,幫助消食、清熱。
1.退六俯:沿患兒左上肢尺側,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,每分鐘推150-200次。
2.瀉大腸:沿患兒的食指,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,每分鐘推150-200次。
3.清天河水: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(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),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,每分鐘150-200次。
除此以外,還可取白蘿卜2斤、生姜2兩、大蔥4棵,剁碎后炒熱,放在患兒肚子上,用手搓至肚子發汗即可,也能消、退熱。
春節期間兒童暴食積食現象比較常見,由此造成的營養攝入和吸收不足也不容忽視,春節家庭或在外就餐的食物偏油膩,營養搭配不均,反而無法滿足寶寶的日常所需,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,所以也應該給寶寶進行適當的額外營養補充。一些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營養素營養含量豐富,可以一次滿足孩子的全面營養需求,比如富含18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善存小佳維等,都是讓寶寶健康升值的好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