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說一個經典的繪本故事……
美術課結束了,瓦士緹還是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。她的圖畫紙上什么都沒有。
老師彎下腰看了看那張白紙。“啊!暴風雪中的一只北極熊。”她說。
“真可笑!”瓦士緹說,“我就是不會畫畫!”
老師笑了。“那就隨便畫一筆,看看能畫出什么。”
瓦士緹抓起一支筆,在紙上狠狠地戳了一下。“完了!”
老師拿起圖畫紙,仔細地研究起來。“嗯——”
她把圖畫紙推到瓦士緹面前。輕聲說:“現在,請簽名。”
瓦士緹想了一會兒。“好吧,也許我不會畫畫,但是我會簽名。”
一周以后,當瓦士緹走進美術教室的時候,她驚訝地發現老師的辦公桌上方掛著一樣東西。那是一個小小的點——她畫的那個點!還用波浪形的金色畫框裝了起來!
“哼!我還能畫出比這更好的點!”
瓦士緹打開她從沒用過的水彩顏料,說干就干。
她涂啊涂,一個紅色的點。一個紫色的點。一個黃色的點。一個藍色的點。藍色和黃色混在了一起,瓦士緹發現她畫出了一個綠色的點。她繼續嘗試,用好多好多種顏色畫出了好多好多個點。
“如果我能畫小小的點,那我一定能畫大個兒的點。”瓦士緹用一支更大的畫筆在更大的紙上涂顏色,畫出了更大的點。她甚至不用專門畫點,就能畫出一個點來。
幾個星期后,在學校舉辦的畫展上,瓦士緹的點引起了巨大的轟動。
瓦士緹發現一個小男孩正抬頭望著她。“你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!我要是也會畫畫該多好啊!”小男孩說。
“我敢打賭,你也行!”瓦士緹說。
“我?不,我不行!我連用尺子畫直線都畫不好。”
瓦士緹笑了。她遞給小男孩一張白紙。“那就隨便畫一筆。”
小男孩畫線的時候,手里的筆一直在抖。他畫出的線彎彎曲曲。瓦士緹盯著看了一會兒,說:“請簽名。”
對,這就是繪本《點》講的故事。故事的最后一頁有這樣一句話:獻給我七年級的數學老師——馬特森先生,是他鼓勵我“畫一筆”,正是這畫一筆,最后成就了一位世界級繪本大師——彼德雷諾茲。
這可能是當時美國社會美術啟蒙教育的一個縮影。那么,在中國,兒童美術啟蒙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?我想,大概至少存在以下三類誤區:
誤區一:簡筆畫
什么是簡筆畫?看看百度百科里的解釋:簡筆畫是通過目識、心記、手寫等活動,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、最突出的主要特點,以平面化、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,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。它是如下一類畫面:
許多家長及老師在兒童初學繪畫時經常引導其學習簡筆畫,其目的正如一位家長所言:“簡筆畫簡單,孩子容易掌握”。可是事實是這樣嗎?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,兒童的認識是由簡入繁的發展,因此繪畫練習必須從簡單到復雜過渡,以便循序漸進的提高孩子的造型能力。
然而從兒童心理學表明,兒童在乳兒期便對復雜化、曲度感興趣,他們更喜歡看許多小矩形組成的圖案,而不是僅僅幾個大方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