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美味菜肴都離不開食用油,其次研究發現,人體必需的八大營養素中,脂肪酸總量的70%來自食用油。由此可見,食用油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。所以,媽咪們不僅要選擇營養、天然的食用油,還要學會健康用油。別忘了,為寶寶烹好飯菜,用油是第一步哦!
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食用油,媽咪們應該如何選擇呢?在揭曉答案前,小編要帶媽咪們去看看食用油的分類。
食用油的分類:
1、第一類是最我們常見的大豆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等,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亞油酸含量高,大約為40%-70%。亞油酸是必需的脂肪酸之一,人體無法合成,必須由食物提供。
2、第二類是橄欖油、茶籽油、高油酸菜籽油等,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油酸含量高,含量為70%-80%。油酸具有降低膽固醇、改善血脂的作用,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。
3、第三類是亞麻油和紫蘇油等,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亞麻酸含量高,含量為50%-60%。亞麻酸也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肪酸,缺之不可,對降血脂也很有幫助。更難得的是,亞麻酸在其他植物油或食物中含量都很少,來之不易。
那么,寶寶吃哪一種油更健康呢?
實際上,要想獲得全面的營養,就不能長時間只給寶寶吃一種,各類都要嘗試。也許有的媽咪會覺得麻煩,其實不然。最簡單的方法是交替食用,比如先買一瓶花生油,吃完后再買一瓶菜籽油,然后是亞麻油等。比這種方法更方便的做法是混合食用,就是把上述三類植物油中的一種混裝在一個小油壺中,自制一壺“調和油”。某營養專家就推薦了他家“調和油”的調配比例,即第一類油:第二類油:第三類油=1:0.4:0.4。其實,比例不是關鍵,多樣化才是關鍵。但需要提醒媽咪的是,加了初榨橄欖油、亞麻油以及芝麻油等自制調和油,要避免高溫加熱、爆炒,否則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。
TIPS:媽咪選購食用油的小妙招
市面上的食用油品牌簡直是五花八門,很多媽咪們完全看傻了眼,只好憑著感覺去購買。實際上,食用油的好壞是很容易分辨的,小編告訴媽咪們幾條選購食用油的小妙招,幫助媽媽健康用油。
1、聞味道。好油一定是香的油,不香的油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好油。判別一種油香與不香,可有三種方法判別。方法一:聞一下。用鼻子靠近油品聞一下,好油的味道香濃、醇厚、誘人、不刺鼻;方法二:搓一下。擠一小滴油放在手心里使勁對搓一分鐘,好的油搓后依然香濃,差的油搓后香味會消失;方法三:嘗一下。選取一小勺油品炒個青菜比較一下,用同樣的油,好油炒出來的青菜爽口鮮美,不好的油炒出來的青菜青澀口感差。
2、看色澤。食用油的正常顏色呈微黃色、淡黃色、黃色。食用油淺顏色的要好一些,但太淺了以至于發白也不好。其次,油的色澤深淺也因其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,例如品質好的豆油為黃色,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,菜籽油為黃中稍綠或金黃色,葵花籽油為淺黃色。一般高品質食用油顏色淺,低品質的食用油顏色深(香油除外),劣質油比合格食用油顏色要深。
3、看透明度。一般在環境溫度20℃以上時,高品質食用油在日光和燈光下肉眼觀察清晰透明、不混濁、無沉淀、無懸浮物;環境溫度20℃以下時,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觀是清晰透明、不混濁、無沉淀、無懸浮物(大豆油、菜籽油、芝麻油等);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觀有部分沉淀、有懸浮物(花生油、棉籽油等),這都是正常的?傊该鞫仍礁咴胶。要選擇澄清、透明的食用油。知名品牌的桶裝油都應該符合國家標準,理應作為首選。
4、看有無分層。若有分層現象則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。優質的植物油靜置24小時后,應該清晰透明、不混濁、無沉淀、無懸浮物。
要點1:不同的植物油有自己匹配的烹飪方法。
不同種類的植物油有最適合的烹飪方法,這樣炒出來的菜肴營養才不會丟失。
1、如果要用油煎、燒烤、煸炒的烹調方法,可以選擇花生油、棕櫚油、茶籽油、各種調和油等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