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并不重視早餐。比如,有的學生因晚上作業完成晚、早上晚起而不吃早餐就上學;有的因睡眠不足而沒有食欲;有的因學校路遠來不及吃早餐,帶上牛奶和雞蛋在路上吃;也有學生不管衛生和營養與否,在路邊小攤隨便買些吃……
早餐對人的健康極為重要。現代生理學家研究表明,人在空腹時的正常血糖水平為80—120毫克/100毫升血。如果血糖水平過低,便會感到饑餓和疲乏,甚至出現頭暈,站立不穩或心悸。體內血糖水平的維持,主要取決于一天當中第一餐的進食種類和數量。不吃早餐,就很難維持體內正常的血糖水平,就會出現低血糖,直接影響工作、學習和身體。同時還會出現精力不集中、反應能力差和應激力下降,嚴重者可出現虛脫、低血糖昏迷等。 研究還表明,人們在不吃早餐時,特別是青少年不吃早餐,會直接影響智力水平。有學者曾對8—13歲少年兒童的早餐類型與智力發育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,吃高蛋白質早餐的孩子其智商的平均得分最高,其次為吃高糖分早餐的孩子,而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商得分最低。由此說明,對于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少年兒童,不但要按時吃早餐,同時還要注意早餐的質量。
目前,在校學生的學習負擔均較重,上午的課多是主課,大量知識需要大腦記憶、理解。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馬馬虎虎,往往等不到中午飯補充,就會饑腸轆轆,導致大腦興奮性降低,反應遲鈍,注意力不集中,學習效果自然下降。如果長期早餐沒吃好、營養質量差,就不僅關系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,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、學業和發展。因為學習要用腦,而腦細胞代謝和活動的唯一能量來源是葡萄糖。只有保持正常血糖水平,才能有效保證大腦的葡萄糖供給。一旦血糖水平低下,大腦能量供應不足,人就會打瞌睡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頭暈等。
如何才能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葡萄糖的供給呢?糧食是“主力軍”。糧食類含有豐富的淀粉,攝入后,經過消化變成葡萄糖,被小腸吸收后,通過血流源源不斷提供給大腦。所以,糧食攝入充足,大腦能源就得以保證,學生就會精力充沛,注意力集中,記憶力好。
5類食物齊上陣
對孩子生長發育來講,營養素要求全面。結構合理和營養質量好的早餐有5類食物:除糧食(谷物)外,還包括動物性食品、奶類、蔬菜和水果等食物。只含其中三類的早餐,營養質量為一般;只含1—2類的早餐,營養質量較差。